第二天一大早,民宿的老闆很熱心的介紹我們遊玩的路線,安排了剛好一整天的行程。
第一站是離民宿很近的吉安慶修院。
慶修院,位於花蓮縣吉安鄉,是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建造的日式寺院,是當時移民花蓮的日本人最主要信仰中心,具有日語講習班、醫療所、喪葬法事服務等功能。1945年改名為「慶修院」。
可能是假日的關係,人滿多的,相機拿起來拍到的都是人....
很有古早味的熱水瓶
很有特色的天花板
慶修院以日本主要信奉的不動明王為主神,並循日本四國著名的空海大師遺規,行遍日本四國88所寺廟,請回88尊石佛,並刻出一座據傳可以治病的『光明真言百萬遍』石碑。
因為人太多,沒辦法把所有石佛都入鏡,旁邊整排都是遊客....
參觀完之後,沿著台九線前往下一個目的地-林田山。
林田山,舊稱「摩里沙卡」。一個隱含濃濃秋意的地名。
位於花蓮縣鳳林鄉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,行車時間從花蓮市區到林田山約1小時。地理位置在萬里溪以南馬太鞍溪以北的河谷地,日據時期在萬里溪發現溫泉,將泉水引出修建旅社經營管理,到民國28年開始探採紙漿原料,開啟了林業之始;屬於台灣第四大林場之一。
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,民國50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,在這裡聚集了約四、五百戶人家,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,曾有『小上海』之稱。
中山堂
日式的建築物
逛到這裡剛好接近中午,便在"林田山咖啡館"用餐。
林田山文物展示館
林田山是台灣遺留下來最完整、最具特色的伐木基地。在日據時代因為紅檜、扁柏等林業資源豐富,民國7年開始,林田山就已開始進行小規模伐木,並在民國14年開始大批砍伐,雖然23年間暫時停止砍伐。 但是從民國27年開始,日本又在此地大規模建立鐵路、索道與完備的社區,並將伐木作業深入王武塔山,打算長期經營此地伐木林業,台灣光復之後,來自阿里 山、八仙山與太平山等地的伐木工人再陸續進入林田山,把更具技巧的伐木經驗帶入,也讓林田山徹底被開發,直到民國61年因為森林大火,隨後又由林務局接管,並在之後的保育觀念漸漸成形後,林田山才終於得以休息。
部份文字來源:世外桃源 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